五旬银行职工重走长征路 经22天征途全程774公里

【时间:2016-11-29 09:27】【来源:邵阳新闻在线童中涵【字体:

邵阳新闻在线讯(记者 童中涵)56岁,已到了与儿孙共享天伦之乐的年纪,而我市农行职工杨新岸却在长征胜利80周年之际,重新踏上从怀化通道到贵州遵义长征路,22天的征途,全程774公里。

11月22日清晨6时,杨新岸从遵义县的团溪镇出发,徒步跋涉51公里,于下午5时顺利到达遵义会议会址,激动的杨新岸振臂高呼:“遵义,我终于到了!”

11月24日,成功完成独自重走长征路的目标后,杨新岸乘坐高铁回到了家乡。在邵阳高铁北站,亲朋好友拉起横幅,手捧鲜花,将这位凯旋的英雄接回了家。当天下午,记者见到了身穿冬季迷彩服,满脸络腮胡,因感冒声音还有些嘶哑的杨新岸。面对记者,杨新岸讲述了他长征路上的故事。

牵挂:老母亲炒的花生米

临行前,儿子为他买好了背包,妻子把途中换洗的衣物,分门别类地用小袋子装好。八十岁的老母亲得知儿子要去重走长征路,油炸了一小瓶的花生米。杨新岸怕加重路上的负荷不肯带,老母亲告诉他,小时候他带着弟弟去外婆家,回家的时候,外婆给他兄弟俩炒了黄豆用小手帕装上。兄弟俩又想吃,又想留给母亲吃。于是,他们商议,每过一丘田,每人只吃一粒,到了家,将剩下的黄豆都交给了母亲。“母亲说我那么幼小,就能想到妈。将这花生米带走,同样可以感觉到,妈就在你身边。”杨新岸说,和平年代他重走长征路,一家人都日夜牵挂,可以想象当年红军战士的家人们又是多么的牵肠挂肚。

坚持:右腿浮肿不言放弃

为储备体能,走好长征路。早在去年杨新岸就开始坚持锻炼,一年间他爬遍了省内6座海拔超过两千米的大山。为选好路线图,他反复查阅关于红军长征的历史资料,并结合自己的身体状况,制定了每天走30多公里的路线图。但毕竟年岁过大,在徒步了三天后,杨新岸的右脚出现了浮肿和疼痛的症状。“我当时就强忍着,用脚尖点地,一瘸一拐地走。”杨新岸说,生怕家人担心,阻止他继续走下去,所以对任何人他都没有说实话。

杨新岸说,红军长征精神就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当年红军在天上有飞机大炮轰炸,地上有四面追兵堵截下的情况下还取得胜利,靠的就是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我这点伤跟红军战士随时都可能牺牲相比,根本不算什么。”也正是这种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起了作用,在敷上几张膏药后,杨新岸的脚又奇迹般好了。

艰险:“长征”途中险象环生

11月9日早上7时,杨新岸顶着初冬只有四摄氏度的寒风,从潘溪出发,向剑河方向走去。当他打着伞,低着头行至库设山时,由于连续两天的雨水,唤醒了沉睡在大山上松弛裸露的泥石,随时都有山体滑坡的危险。“我在农行一直是从事驾驶员工作,所以对石头滚落的声音比较敏感。”杨新岸说,幸好听到声音后,他拔腿就跑,才只被一块小石头砸中脚背。此后的路途中,杨新岸又遭遇了两次泥石流,有了上次避险的经验,杨新岸每次都化险为夷。

感动: 沿途群众的无私帮助

出于对长征途中牺牲的红军战士的缅怀纪念,杨新岸每到一处都是第一时间找寻当地的红军墓和纪念碑。

一天冒雨走到贵州省剑河县的小广侗寨时,杨新岸走进一家新建的农宅,想打听当地的红军墓在哪。恰巧赶上这家人在办乔迁喜酒,得知杨新岸是在重走长征路后,朴实的乡亲们二话没说,把杨新岸的背包取下,给他摆好了碗筷,倒好了酒。杨新岸告诉记者,在与侗族同胞交谈中,最让他感动的一句话是:“我们今天的幸福离不开湖南人,毛主席是天下第一伟人。”

孤身一人行走在长征路上,杨新岸并不是一个人在战斗。“途中好多人都主动把车停下来,给我递水送食物,有的人冲我竖起了大拇指,途中一些小学生还向我敬礼。”特别让杨新岸感动的是,一家叫真诚人家饭店的老板娘,不仅免费给他洗衣服,还用木炭火把他的衣物烘干。“真诚人家真诚人,真诚人送我上征程。”杨新岸有感而发。

杨新岸说,这22天的经历,是他一辈子的宝贵财富。“以后遇到再大困难,跟这段长征相比都不算什么,我要把这笔精神财富传承给后代。”

杨新岸在山路上砥砺前行

躲过一处山体滑坡后,杨新岸在滑坡处留影。


相关内容

分享到:
责任编辑:刘茜

猜你喜欢

关于我们 - 领导班子 - 动态消息 - 荣誉成绩 - 网站声明- 网上投稿 - 联系我们 -
Copyright 2009-2023 © www.shaoyangnew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邵阳新闻在线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