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青年人重拾对传统文化的自信心

【时间:2016-12-02 14:51】【来源:邵阳新闻在线邓忠林【字体:

一道喜讯从遥远的非洲城市斯亚贝巴传来,“二十四节气”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尽管随着近些年来国家和地方对传统文化的价值认识和保护意识不断增强,随着讲好中国故事的构思愈发精彩,越来越多传统文化中的菁华得到世界人民的认同将成为趋势,但今日此事也足以令人欢欣鼓舞。只是,这消息似乎来得太迟。

笔者深深记得2005年“端午”被韩国“抢注”申遗的历史性时刻,那个瞬间,不知多少国人在内心发出沉重的叹息。即使有再多不甘,慢人一步甚至是几步的客观事实不容否认,更不是慷慨激昂、群情奋起的愤懑和抗议就能挽回颓局。该事件发生后,唯一能使人稍感欣慰的,就是当头棒喝之下,越来越多国人的脑部神经从麻木不堪中慢慢复苏,逐渐认识到祖先创造的文化源流的价值和重要性,重新打量传统文化价值与魅力。

文化是民族的根。世界上曾在历史的黑夜中光彩照人的,有四大文明古国,可现存至今的四去其三,唯一延续至今的就是中华民族。原因无他,文化未曾断绝。一脉相承下,我们可在静夜与古人对答,观摩其思维交锋,感叹其智慧浩大,文化符号传递着彼此的思绪。正视、关注、解读和传承传统文化,是每一名中华儿女肩负的使命和担当。

五千年的文明史,祖先们留下取之不尽、学之不竭的文化遗产,这是一笔方始开启的巨大财富。可青年人当中,有这样意识的还不够多,有深刻认识的更加少。君不见,万圣节狂欢夜里的热情洋溢,比之春节不遑多让,甚至更显年轻活力。“洋节”走红,固然有某些组织在背后作为推手的缘故,更应令人警惕的,却是青年人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日渐浅薄,更谈不上为之骄傲、拼命维护了。

文化有其载体,可以是语言,可以是书籍,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承载物,可实现传承最终需要依靠人,需要发自内心的认同和信念。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世所公认,可对文化的研究与保护,最广大的国民并不擅长。“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就如同打开了一把锁、一扇门,给了国人重新认识和打量传统文化价值的角度和机会,走在一条全新的路上,对传统文化的解读又多了几分轻松自如的意味。从这个角度上来讲,喜讯来得并不迟。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这则印在《新华字典》扉页上的短短歌诀,笔者从小就记在脑子里,越是长大越感觉到二十四个节气的用词讲究、深厚涵义,越是能穿过千年长空目睹古人揣摩归纳出四十八个字的辛苦与不易。而如今,“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终于申遗成功,获得世界认同。

这确是青年人重拾传统文化自信心的时刻了。(邓忠林)


相关内容

分享到:
责任编辑:刘茜

猜你喜欢

关于我们 - 领导班子 - 动态消息 - 荣誉成绩 - 网站声明- 网上投稿 - 联系我们 -
Copyright 2009-2023 © www.shaoyangnew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邵阳新闻在线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