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 重在换位思考

【时间:2016-12-13 11:22】【来源:邵阳新闻在线颜卉子【字体:

近日,一篇题为《乡镇精准扶贫的困惑与反思》的微文刷爆朋友圈,霎时间,上级部门眉头紧锁,基层干部热泪盈眶,贫困民众五味杂陈。同一个事件,竟有三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关键还是所处的立场不同。

基层干部,身处行政层级“末端”,偏安一隅,孤芳自赏,冷暖自知。之所以对乡镇精准扶贫工作叫苦不迭,原因有三:一是“5+2”、“白+黑”的工作强度大。当前,乡镇一级最繁重的工作可能要数精准扶贫了。“白天保证不休息,晚上休息不保证”。“加班是常态,不加班非常态。”戏谑之词道出了无尽的辛酸,走村入户、建档立卡、挂图作战,基层干部火急火燎穿梭于乡村之间。二是“朝令下,夕令改”的工作反复性大。扶贫基础资料整建和“1+17”措施落实过程中,入户摸底、核查情况是必须经历的一个环节。基层整合力量,不分昼夜走访核实,当把一系列的登记表、调查表、明细表、记录表整理妥当时,工作要求变动,一切推倒重来,亲历者自然心生烦闷。三是“理想美,实操难”的工作难度大。贫困标准越来越明晰,可贫困识别认定仍旧不能做到完全公平,扶贫也只能是帮扶相对贫困、暂时贫困的。非贫户颇有微词,贫困户也不愿在指定的框架内脱贫,那么要达到改变贫困者的生活状况,提升整体获得感的既定目标难度不小。

精准扶贫,是功在千秋、福泽万代的事情。政府充当了“总设计师”的角色,绘制“精准蓝图”,强化“顶层设计”,推动“深化改革”,为精准扶贫保驾护航。那么,有步骤、分层次、高效率地实现全面脱贫是唯一的目标。改革本身就是一个“摸着石头过河”的过程,先行先试,边行边试,在施行中不断完善成熟,其间涌现出一些问题是正常的,而对症下药、及时纠正问题也是合理的,所谓的“朝令夕改”确有几分情有可原的意味。而对于久久徘徊在生活线周围的贫困者来说,吃饱穿暖已是大幸,突如其来的产业扶贫、危房改造、异地搬迁等扶贫好政策,加重了幸福的眩晕感,在受宠若惊之余竟显得手足无措、疑窦重重,傻愣愣地看着政府帮助建房、种植、养殖,久而久之成了所谓的“懒汉”,过分苛责也不抵事。当然,其中也不乏将政府“借鸡生蛋”的远景规划变通为“杀鸡取卵”的牟利手段的不当行为,对于这种“扶不上墙的阿斗”,在“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之余,理应激发其内生动力,尽快实现自主脱贫。

不可否认,在这场扶贫攻坚战中,政府部门长远规划,加紧调度;基层干部劳心劳力,有功有获;绝大部分贫困者积极配合,自主脱贫,每个环节都倾尽全力,功不可没。但若能换位思考,也许能少一点抱怨吐槽,多一分敬业实干,离脱贫目标更近一步。那么,上级部门应更注重“实“字。一是据走访实际整合情况。满天飞的表格、数据,做到能共享就共享,能合并就合并,能精简就精简,变“数字扶贫”变为“实际扶贫。”二是据所需完成任务。产业扶贫、转移就业、异地搬迁、危房改造、教育扶贫、生态补偿、低保兜底,七类帮扶措施,需根据贫困户切实所需调整扶贫措施,杜绝“拉郎配”、“完成任务数”等现象。三是据“获得感”把握时间节点。进度加紧,工作不拖拉,这是理应做到的。但不能为了赶进度而假脱贫,建房时应问清意愿打牢基础,发展生产时应因地因时制宜,提供就业时应考虑实际困难,群众是否满意才是扶贫工作是否完成的“时间节点”。基层干部应更注重“足”字,调查摸底要做足,入户核实要做足,精准帮扶要做足,思想工作要做足,耐心解释要做足,考虑实际要做足,解决问题要做足。只有做好充足的准备,事必亲恭,事无巨细,才能“以不变应万变”。贫困民众应更注重“勤”字,不宜给基层公务员贴“权贵”标签,应放下心中芥蒂,主动配合,勤奋耕耘,在接受扶贫政策的同时,应提升自主能动性,勤于动脑、勤于动手、勤于跑动,主动提出脱贫构想,主动尝试脱贫方式,主动解决脱贫难题,主动带动脱贫队伍。

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大多数人都会站在自己的立场苛责他人,往往忘记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精准扶贫,重在换位思考,只有用爱来交换爱,用信任来交换信任,这场扶贫攻坚战才能打得漂亮、打得胜利。(颜卉子)


相关内容

分享到:
责任编辑:刘茜

猜你喜欢

关于我们 - 领导班子 - 动态消息 - 荣誉成绩 - 网站声明- 网上投稿 - 联系我们 -
Copyright 2009-2023 © www.shaoyangnew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邵阳新闻在线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