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家出资300多万元牵头建革命烈士纪念馆

【时间:2017-01-04 09:08】【来源:邵阳新闻在线杨波 杨坚【字体:

邵阳新闻在线讯(通讯员 杨波 杨坚)“这10年来我只做了2件事情:一是开发旅游项目;二是完成了新宁县革命烈士纪念馆、新宁县历史人物陈列馆修建。”回顾自己近年来的经历,新宁县乾坤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谢志民这样概括。望着一批批来馆参观的游客、学生和当地群众,为建“两馆”全身心投入的他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想接英灵回家

新宁县是革命老区,一块红色土地。谢志民在崀山开办了一家小规模的旅游漂流公司,他从小就听说过许多新宁英烈和名人的故事,对他们充满了崇敬。

2006年春天,谢志民和朋友来到广西龙州水口烈士陵园,祭奠红八军参谋长兼第二纵队司令员宛旦平烈士。但进入陵园,他费了好大的劲才找到宛旦平烈士墓。看到被风霜雪雨摧残得难以辨认的碑文,谢志民内心受到极大的震撼。

在水口烈士陵园里,谢志民还找到了长眠于此的皮启贵、李贤勇、周光荣、周忠辉等新宁籍英烈。谢志民想,若将他们的英灵接回家乡,既方便亲属、乡友悼念,又可传承先烈精神,激励后辈。于是,他萌生了在新宁建一座烈士纪念馆的念头。

回到家,谢志民跟几位朋友谈了自己的想法,大家一致赞成,并表示愿共同筹资完成这项神圣的工程。有了朋友的支持,谢志民说干就干,他通宵加班,写出了建烈士纪念馆并创建红色旅游区的可行性报告,向县人武部、旅游局、民政局汇报。此事引起县委、县政府领导重视,很快得到批复,同意修建。

选址建馆

烈士纪念馆馆址选在宛旦平烈士的故乡——白沙镇宛旦平村。清丽的夫夷江水从村中穿过。江左岸有一条小溪,溪旁绿树成荫,风光秀丽。从溪边渡口处前行约100米,青松古柏掩映着一座庄严肃穆的建筑。这是当地一个祠堂,面朝小溪,背靠青山。谢志民通过多方联系,确定将它改造为纪念馆。

经1年多时间筹备,2007年冬,宛旦平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动工建设。2008年7月,基地一期工程完成,修建了新宁县革命烈士纪念馆和新宁县历史人物事迹陈列馆。

各馆建好后,如何收集整理陈列资料成了一件难事。谢志民将生意上的事交给家人、朋友打理,自己在当地民政部门支持下,跑档案局、民政局查阅档案,深入乡间走访群众。200多天里,谢志民开着自己破旧的捷达车,早出晚归,跑了几千公里,新宁18个乡镇120多个村都留下了他的足迹。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新宁有1300多人为革命献出了宝贵生命。1930年,在广西龙州,为掩护大部队撤退,宛旦平率部阻击反动军队,身中数弹,壮烈牺牲,年仅30岁。1928年,共产党员李朝谨抱着“为了革命,不怕杀头”的信念,深夜回家打听战友消息,被敌人发现,身中27刀……

“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不能忘,革命的薪火要代代相传。”先烈们的动人事迹深深感动并激励着谢志民,他下定决心把他们的事迹收集并整理出来,再苦再累再难也要坚持下去。为此,他三下偏远的对江、笑岩等村,两上大山中的麻林瑶族乡。一次下乡途中,车出了故障,抛锚在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半山腰,手机信号不通,他挨饿受冻,在车上宿了一夜。

散财护馆

2008年7月,谢志民创建的新宁县红色旅游区对外免费开放。

在新宁县革命烈士纪念馆,一排排烈士牌位、一幅幅烈士照片和画像、一个个烈士的感人事迹,构成了一座精神宝库。参观者走进来,就受到强烈的震撼。

一批批学生来了,去追寻那逝去的红色岁月;一批批党员干部来了,这里是他们直观生动的党课课堂;越来越多的外地游客来了,他们在领略崀山魅力的同时,受到爱国主义精神的洗礼……从开放到现在,纪念馆已接待18万人次,被定为邵阳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2010年,为纪念宛旦平烈士诞辰110周年、牺牲80周年,谢志民又筹资160多万元,在新宁县革命烈士纪念馆一侧,修建了宛旦平纪念广场和宛旦平铜像。

几年来,为建设红色教育基地,开发红色旅游,谢志民人瘦了,头发白了不少。他告诉记者,尽管现在县政府每年给他十万元的经费,基本上都用在纪念馆的建设和维护上了。由于是免费开放,不但没有收入,参观者越多,接待负担就越重,开支大;但他仍然乐此不疲。他说:“尽管现在我还是要贴钱来维护纪念馆的运转,但我已经将我的事业与纪念馆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了。”


相关内容

分享到:
责任编辑:刘茜

猜你喜欢

关于我们 - 领导班子 - 动态消息 - 荣誉成绩 - 网站声明- 网上投稿 - 联系我们 -
Copyright 2009-2023 © www.shaoyangnew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邵阳新闻在线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