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洞岩渡口的第三代“艄公”

【时间:2017-02-08 15:17】【来源:邵阳新闻在线袁光宇 何艾华 孙建军【字体:

邵阳新闻在线讯(记者 袁光宇 何艾华 孙建军)“每天,听着父母的教导声,妻子的关切声,儿子的呼唤声,声声入耳,那种甜蜜,只有我自己体会得到。”2月6日,资江水洞岩渡口35岁的“艄公”何益明说。

水洞岩渡口位于新邵县严塘镇、大新镇、新田铺镇三镇交界之处,渡口全长350米,最深处约20米,是新邵县54公里资江航道上的27个渡口码头之一。解放前,这里没有专门的摆渡人员,当地居民依靠私渡或自己驾驶竹排和小渔船过河,每年都会发生惨痛的溺水事故。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出资在这里设立了公办渡船,何益明的爷爷何汉宜成为该渡口第一个官方认可的艄公。“古人不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半个多世纪以来,何益明爷爷撑开的小木船早已退出了历史舞台,父亲何新生驾驶的钢制渡船也退出了历史舞台,就连何益明驾驶的标准化渡船也在此开行12个年头了。三代“艄公”一代接一代,一代“艄公”一代船,只有水洞岩渡口依然涛声依旧。

2月6日,正月初十,这时城里的春节已经结束,乡村的拜亲访友却还在热烈进行。从农历小年至今,在每天的天亮和断黑之间,何益明以每10分钟一渡的频率在渡口之间来回穿梭。“我这艘渡船限载30人,但事实上,有30名乘客时我要开,只有一名乘客时我也得开。这是职业道德,无法更改的。”何益明说。

别看春节期间水洞岩渡口热闹非凡,每位乘客又收费3元,但其实何益明的年纯收入仅有4万元左右。“何益明的收入,由三部分构成:一是由新邵县地方海事处每月发放300元补助;二是每年1.5万元左右的油补;三是平时每人每渡两元的收费,只有在春运期间,才允许每人每渡收费3元。在水洞岩渡口,每摆渡一个来回,在风力小于三级的情况下,需要4元油钱;风力大于三级,可能就要6元或者更多了。所以,何益明的平均年收入很难超过4万元,连一般打工仔的收入都比不上。”何益明所在的严塘镇水庙村一位村干部介绍。

虽然收入比不上普通外出务工人员,但已在水洞岩摆渡了4000多天的何益明却从无怨言。“从小,看见爷爷和爸爸把一批又一批乘客安全送过河,我就觉得他们特别伟大。长大后,我特意到邵阳市交通驾校拿到了船舶适任证书,于2005年接了爸爸的班开始摆渡。每天,我驾着威武的标准化渡船迎来送往,心中的骄傲感更加强烈。”何益明说。

转眼快到中午12时半,渡口的乘客逐渐稀少。这时,只听山坡上一座砖房里有个女人探出身子:“老公,吃中饭了。是在船上吃还是回家吃?”

何益明站在船头,把右手做成一个喇叭:“老婆,还是在船上吃吧,等会儿还有人要急着过河。”

约莫五六分钟后,从山坡上的红砖房里跑出一大一小两个男孩,一个拎个饭盒,一个提个热水瓶,“爸爸、爸爸”地欢叫着,一路向渡船奔来。

他们中,或许会有水洞岩的四代“艄公”?


相关内容

分享到:
责任编辑:刘茜

猜你喜欢

关于我们 - 领导班子 - 动态消息 - 荣誉成绩 - 网站声明- 网上投稿 - 联系我们 -
Copyright 2009-2023 © www.shaoyangnew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邵阳新闻在线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