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王子”杨昌云:“我一口气都不敢歇”

【时间:2017-06-12 09:07】【来源:邵阳新闻在线袁光宇【字体:

杨昌云。

邵阳新闻在线讯(记者 袁光宇)绥宁县东山侗族乡曾有出名的“吉祥三宝”:花猪、茶油和豆腐。但现在,葡萄成为东山最闪亮的一张名片。

“截至目前,我们全乡共种植葡萄1800亩,种植农户达到197户,葡萄种植专业合作社达到7家,葡萄平均亩产达到3000多斤,最高亩产突破5000斤,每年可实现年产值4000多万元。”东山侗族乡党委书记唐淼华介绍。

提起东山的葡萄种植,不得不提一个人——绥宁县伟宏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杨昌云。

身心疲惫

“哎呀,我累趴了!”6月10日正午时分,天欲阴欲晴,今年43岁的杨昌云像一台散了架的机器,瘫倒在半干半湿的葡萄园边的草地上。

眼下,正是葡萄“蔬果套袋”的关键时期。“疏果”有三层意思:葡萄挂得太密的植株,要摘去一些长势不太好的葡萄串;同一束葡萄串上结的葡萄太多,要适当删减一些;个别发生霉烂的葡萄粒也要及时摘去,否则会导致整束甚至整株葡萄坏死。“套袋”,一是避免飞鸟啄食,二是进一步提高葡萄品质。

今年,杨昌云自己种了20亩葡萄,又与人合种了30亩。虽然家人和亲朋好友都来帮忙,还雇请了一些人,但杨昌云依然觉得时间不够用。

“一亩田产1000斤葡萄还是产3000斤,关键就靠这一阵子。产1000斤,最多保本;产3000斤,则有12000元左右的纯利润。“杨昌云说。

“我现在,身体累还不要紧,主要是心累。我一天到晚,从不敢歇一口气,怕自己这杆‘红旗’倒下,影响父老乡亲种植葡萄的积极性。“杨昌云四肢摊开仰卧在地,望着云开云聚的天空,自言自语地说。

树立标杆

杨昌云是东山侗族乡最早侍弄葡萄的人之一。

从2007年开始,出生在横坡村三组的杨昌云在自家门口种植了3年乒乓球葡萄,每年纯收入在2万元以上。初尝甜头以后,他决定引种品质更好、价格更高的美人指葡萄,但一连折腾了5年,美人指在东山这片土地上根本挂不起果。

“我只读了两年初中,人又倔,年年失败年年来,好像在战天斗地一样。其实,植物这东西,没有适合的气候和土壤,单凭干劲是根本没有用的。直到2015年,家里被折腾得负债累累了,我才想到回头种植别的葡萄品种。“杨昌云回忆。

碰了南墙的杨昌云开始查阅资料并外出学习,终于,他找到了一个最适合当地条件的葡萄品种:紫玉。“紫玉葡萄易种植,产量高,品质好,我头一年种植就翻了身,每斤的批发价高达6元,每亩地可以实现两万多元的毛收入。“杨昌云掩饰不住自己的高兴。

2015年底,杨昌云建了房,买了车。消息传出,2016年,东山侗族乡的葡萄进入飞速发展状态。东山广袤的田野上,到处矗立着一排排顶着白色塑料薄膜的棚架。

一时间,杨昌云成为东山侗族乡一带的致富标杆。

坦陈心声

“千万不要随意宣传种植葡萄发财。在我们东山,大多数葡萄种植户发了财,但亏了本的也大有人在。”杨昌云说,“因为葡萄种植的技术含量和劳动强度真的太高太大了。客人们到葡萄园里来自摘葡萄,有时我都跟他们开玩笑:你们摘的不是葡萄,是我心尖尖上的那一滴血。说血有点夸张,但平均每粒葡萄凝聚着种植者的十滴汗珠应该是属实的。”

为了避免品种单一造成市场恶性竞争,自从带领100多户群众走上葡萄种植道路后,杨昌云拼命地探索引进新品种。截至目前,已有巨玫瑰、温可、夏黑、碧昂口、摩尔多瓦等多个优良品种在东山扎下根来。

“秋果冬卖,是我们规避市场风险的一个绝招。”杨昌云说,“一般葡萄都是随熟随卖,但为了维护我们的价格体系,保护所有葡萄种植者的利益,我们各个葡萄种植专业合作社每年都会安排一定面积的葡萄留挂植株,到冬天冰天雪地的时候再把葡萄采下来卖。那时候的葡萄,真的比蜜还甜,而且价格又卖得高。”

据悉,随着东山侗族乡交通条件的进一步改善,冬采的葡萄越来越受到消费者青睐。“将来,我们东山人要把东山打造成全国最大的冬采葡萄基地,并以此带动东山乡村旅游业的发展。”杨昌云憧憬,“如果真这样,我就更不敢歇口气了!”

相关内容

分享到:
责任编辑:刘茜

猜你喜欢

关于我们 - 领导班子 - 动态消息 - 荣誉成绩 - 网站声明- 网上投稿 - 联系我们 -
Copyright 2009-2023 © www.shaoyangnew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邵阳新闻在线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