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近与群众的距离 赢得结对帮扶的信任

【时间:2017-06-20 10:21】【来源:邵阳新闻在线聂钟铭【字体:

在脱贫攻坚的众多举措中,结对帮扶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干部直接与贫困户接成对子,掌握第一手情况,分析研判,找准脱贫的正确出路。但是很多帮扶干部在结对后,事情做了不少,可是效果欠佳,群众也不能满意,更别提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了。无形中,脱贫的步伐眼看着就放缓了。究其原因,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干群之间的距离太远,贫困户无法给予帮扶干部足够的信任。我们在结对帮扶的时候,一定要切实做到让贫困群众“暖心”,真正赢得群众的信任。

一是知根知底“暖心”。对所帮扶贫困户的基本情况的了解,我们一定要做到“四知”:一要知道贫困户家庭基本情况、二要知道贫困户致贫原因、三要知道政策对接、四要知道脱贫路径。只有真正把贫困户的情况搞清楚,让贫困户明白我们不是下来走过场的,我们是真正下来给他们解决问题、帮助其发展的。大到脱贫思路,小到家中几只母鸡,这些我们都应该搞清楚,只有这样,贫困户才能从最起码的感情认知上理解我们,而不是排斥我们,给我们上户走访来一套“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这是我们结对帮扶的基础,也是拉近群众距离的基础。

二是言行感人“暖心”。俗话说,“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我们有些干部下去结对,跟贫困户总是走不到一块去,很大的问题就是话语上的不能真正对贫困户的胃口。我们下去帮扶,本来就是去解决问题的,可有些贫困户因为年纪大了,听不清楚,说也说不清楚,有些干部就不耐烦,三言两语就草草结束,贫困户本来有的满腔热情顿时没了,哪来的满意度?还有写贫困户因为这样那样的问题,或多或少会有怨言有诉求,有些干部一听是不合理的诉求或是自己无法解释的问题,自己心里就来了牢骚,甚至跟贫困户针锋相对,你这样怎么可能让贫困户满意呢?我们下去结对,就应该把身份放低,千万不能在心理上存在我是干部,我比你是高一等的思想。已故的全国优秀县委书记廖俊波曾说过,群众发的烟,越差越要及时点上。这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政治智慧,无形之中大大的拉近了干群之间的关系,或者是贫困户跟你握手,不管他手里有没有泥,你就应该大大方方的握住,贫困户盛情邀请你到家里吃饭,如果实在无法推脱,你何妨大大方方吃了,然后悄悄留下伙食费。一定要多一份耐心,多一份聆听,多一份亲切,这样才能架起我们与贫困户的连心桥,才能顺利的开展后续帮扶工作。

三是政策落实“暖心”。我们下去帮扶就是去帮忙的,要用行动来让贫困户切切实实感受到我们是来真帮忙的,不是来走马观花的。结对的贫困户家里的孩子在哪读书?成绩怎么样?有没有享受教育扶贫的相关政策?如果没有,我们及时帮助联系协调相关部门单位落实,针对孩子的学习成绩,我们可以指导性的提出一些意见,比如说孩子成绩不是太好,可以建议去职业中专上学,学一技之长。比如说孩子成绩中上,是不是可以考虑报考初中直升的免费师范生计划。家中有病人,是不是落实了农村医疗保险?病情较重的是不是落实大病救助?我们也可以根据实际病情,将相对实力较强,有针对性的医疗机构推荐给贫困户。对于贫困户家里有青壮年劳动力,但是苦于没有就业路径的,我们可以帮助其联系相关就业培训或者是介绍外出务工、参加政府项目务工、就地受聘务工等。对于有发展产业想法的贫困户,可以帮助其联系大户或者企业,找准发展方向,提供技术支持,解决其内生“造血能力”。诸如此类,关键是我们自己要心里有底,熟读政策,做到有的放矢,要把握落实这个关键,用行动让来贫困户提升对我们的满意度,我们的结对帮扶才是名副其实。

四是效果实在“暖心”。千帮万扶,贫困户脱贫才是出路。没有实际效果,我们所有的工作都是白费。工作的成效要用特色工作来彰显,当前,我们帮扶工作存在的一个大问题,就是没有体现出特色,各乡镇之间、各村之间,怎么看都像是同一个“面孔”,有明显的“脸谱化”问题,存在“走一走,说一说,看一看,上面安排什么我们搞什么”的问题。一定要找准精准扶贫的有效实现途径,搭建精准扶贫的有效实现平台。具体到各个乡镇、各个村就要各显神通,不能仅仅停留在结对就是到家里走一走,像念经一样机械照念是不行的。要加大产业发展帮扶力度,分析产业发展的优劣,规避老百姓的种植风险,不断壮大成果,要因地制宜,思考出路。贫困群众势单力薄,我们要倡导抱团取暖,组织贫困群众在产业发展的过程中积极组建合作社等机构,形成合力,避免单打独斗。只有真正做出实际成效,贫困户才能从根本上对我们的工作满意。(聂钟铭)

相关内容

分享到:
责任编辑:刘茜

猜你喜欢

关于我们 - 领导班子 - 动态消息 - 荣誉成绩 - 网站声明- 网上投稿 - 联系我们 -
Copyright 2009-2023 © www.shaoyangnew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邵阳新闻在线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