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考古研究所赴大祥区板桥乡召佰村古窖址群调查勘探

【时间:2017-06-25 09:50】【来源:邵阳新闻在线贺旭艳 岳堃 杨剑【字体:

邵阳新闻在线讯(记者 贺旭艳 通讯员 岳堃 杨剑)6月21日上午,在大祥区板桥乡召佰村古窖址群的调勘现场,几个沾满泥土的身影正在坑里忙活着。从6月5日起,省考古研究所副主任、考古专家张兴国一行四人带着当地民工进行了半个多月的调查勘探工作。

“瞧瞧,这是今天刚挖出来的。”眼前的碗和罐看似不起眼,却是北宋时期留下的文物。据大祥区文化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召佰村的北宋古窖址是在1979年全国第一次文物普查时发现的,1990年申报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此次调勘是为申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做准备。取样点为彭家山的馒头窖和龙窖。

经过勘探,基本确定古窖址占地2平方公里,以召佰村为中心,辐射四周,共分14个点。目前已出土的文物有碗、壶、杯、罐、碟、盏、垫圈、支架、匣钵等器物。将目光穿越到北宋年代,这里可能是资水中游“规模最大、器物最多的窖群”,而且是罕见的兼具南北特色,陶瓷和砖瓦都能烧制。在邵水南岸,调勘人员找到了贮存成品的场地,还有产品外运的张家码头、渡头桥码头以及中间备用的土码头。基本推断,器物通过邵水进入资江,到达武汉后再流向各地。

据了解,召佰村一带曾是邵阳到衡阳的必经之地,至今还留有衡宝古道的青石板。周边的古文化遗址,除了北宋古窖、汉代古墓,还有召伯祠以及发现30万年前剑齿虎化石的彩山岩溶洞。期间,张兴国有意寻找古墓,在邵水拦河坝附近的建筑垃圾堆发现了两块有着明显汉代特色的古砖。四下打听,果然在龙头村游家岭发现了汉代古墓群。

过去繁荣的商业,沉淀出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当地村民有宝庆竹刻、文房四宝等传统小工艺品的传承。正在古窖址帮着勘探的竹刻手艺传承人姚作健高兴地把大家带到家里,展示了正在帮人加工的竹简《金刚经》,又从箱子翻出了自己的竹刻藏品。“竹刻要用老竹子,越大越好。还要用药水泡,不然会生虫。机子雕的大家不喜欢,要手工雕的才有笔锋……”72岁的他自称1973年开始接触这门手艺,全套流程都会,现在眼睛不好使了,只负责雕刻以外的加工。

依托板桥乡的地理和人文优势,目前该乡正准备以古窖群的保护和利用为契机,发展兼具衡宝古道文化特色和现代休闲农业优势的旅游产业。大祥区文化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如果能申请到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那就会在周边划定一个保护范围。国家会投入资金进行保护和开发,还有望申请遗址保护公园。”

相关内容

分享到:
责任编辑:罗俊

猜你喜欢

关于我们 - 领导班子 - 动态消息 - 荣誉成绩 - 网站声明- 网上投稿 - 联系我们 -
Copyright 2009-2023 © www.shaoyangnew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邵阳新闻在线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