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人”孙求生:助人为乐 乐是奖赏
邵阳新闻在线讯(通讯员 谢志刚)7月11日,上千名村民从周边村陆续赶来,送别“好人”孙求生。
孙求生是邵东县宋家塘街道青龙村人,今年77岁,他建立了邵东县第一个生产特种米的联合体,是全县第一个万元户,是湖南省第一个进省城开记者招待会的农民。
孙求生7岁时,父母双亡。他从小爱好劳动,学习勤奋刻苦。1959年,从邵东一中毕业后,他顺利考入湖南一师。1962年,国家进入最困难时期,孙求生又响应党的号召,带头申请提前退学,回乡支援农业。
80年代初农业生产“分田到户”后,农民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粮食产量大幅度增加,村里出现了卖粮难的局面。为了解决乡亲们卖粮的困难,孙求生又建立了农业生产联合体,种植香米、黑米等特种米。
1983年1月,孙求生将20多吨香米运到长沙,在省科协会议厅召开记者发布会。第二天,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农民日报、湖南日报等中央、省级媒体都在显要位置发布消息。孙求生设在省城的4个销售点前,排起了长龙。20多吨香米4天时间销售一空,为乡亲们增加了一批可观的收入。
消息传到全国各地,孙求生先后收到预购香米种子的信件2万多封,现金1万多元,邮寄出种子3000多斤,种植资料2万多份。来参观、取经、购种的人也络绎不绝。
1985年,孙求生的联合体发展到特种米种植面积120多亩,收获黑谷8万多斤。
从1983年起,孙求生先后参加了县、市、省、中央召开的科普先进代表会,被评为湖南五状元第一人。当选邵东县、邵阳市第九届人大代表。多次参加县市召开的农村工作会议,并在主席台就坐,做典型发言。1991年被评为邵东县五好个体劳动者,1988年起,先后当选为邵东县第三届、四届、五届政协委员。2016年获邵东县第二届道德模范称号,入选2016年7月“湖南好人榜”。
做到自己管理自己
孙求生有坚持每天记事的习惯,在他的记事本上,密密麻麻地写满了每天的劳动、生活所得。他在扉页中写道:每天记事的好处,一是做到自己管理自己,二是便于回忆过去走过的路程,使生活更充实,精神更愉快,三是实现美好的梦想,健康一百岁,快乐每一天。
2013年1月11日,阴。
上午玉米脱粒,下午加工红薯粉。
共加工红薯粉378斤,卖95斤,其余都用来送给亲友,和去年一样多,大家品尝一点,每人2.5-3斤左右,特殊的多些,共70户。
2013年1月12日,阴
上午帮梅英递瓦,下午帮梅英递瓦。
黄师傅帮梅英检修小屋,叫我去帮忙递瓦。顺便将她通往小屋的路修整好。下午又将她的禾场坪修整好,感到欣慰。帮别人做点力所能及的事,并认真地做得好些,别人感激你,使你感到快乐,这就是奖赏。
2016年底,孙求生由于腰腿疼反复发作,到上级医院检查,确诊为淋巴癌。在多次住院治疗的间隙,他仍然关心着村里老年协会的筹备事项。
2017年1月15日,小雨
上午打印章程,下午装订章程
700份(青龙村老年协会)章程,4200页,订了十个小时,腰很疼。
孙求生的日记终止在2017年5月30日。当天,孙求生腿疼加剧、高热,再次被送往医院住院治疗,此后便卧床不起,直至7月7日晚离世。
吃水不忘挖井人,走路不忘孙求生
“我问自己,你常说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哪里有困难,就冲向哪里去,现在是考验你的时候了。”孙求生在日记中表明了自己的决心。
1990年,青龙村的8公里村道由于年久失修,日常也没有开展经常性维护,导致到处坑坑洼洼。一旦遇上雨天,不但车子过不了,连行人都要绕道小路,过往的乡亲们叫苦不迭,苦不堪言。孙求生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这怎么能行呢?”
但8公里村道的维修不是一个小工程,不仅需要资金,还需要人力、需要时间,关系到每一个村民的切身利益,谁也不敢去承担这个责任。孙求生暗下决心,他觉得只要自己认为是应该做的,就要坚持去做下去。他相信只要设定好目标,对这个硬骨头一口一口地啃,就一定能啃下来。
孙求生拿出1万元钱,组织一辆拖拉机,司机和装材料的工人两个人装卸材料,他就一个人在路上铺放、推平,先难后易,先主路后支路,一段一段地修。全村好几年烧红砖留下的废渣全部装完了,又跑到附近的谭家院子装了几十车火沙子土,历时60多天,将8公里村道全部修缮一新。
村民们看在眼里,喜在心里。九组肖九爷和刘晚娘等一批老人和村民,放起鞭炮,高声地说:吃水不忘挖井人,走好路不忘孙求生。
“他就是一个蛮人,受伤了也一样拼命干。”老伴唐元美说起这段修路的往事,声音又哽咽了。孙求生在修路过程中,一个人当两个人用,晚上休息的时候都是在思考、计划,总是睡不好、吃不香,并且还多次受伤。一次是砌保坎时,石头砸伤了左脚背,在床上躺了一个星期。还有一次在装卸石块时砸伤了左手大拇指,当天天气比较寒冷,孙求生也不知道疼痛,鲜血把手套都染红了也顾不上休息。晚上回家后,脱下手套,染红了一盆水,老伴心疼得直流泪。
孙求生不仅自己做到经常维护公路,也发动家人、亲戚一起捐款修路。老两口70岁生日没有办寿酒,儿子5万元的“孝心”款被他纳入了村里的公益基金,5岁的小孙女也被培养得特别有爱心,主动将几十元压岁钱全部捐了出来。
助人是件最快乐的事
“我觉得一个人对弱者的态度和行为,是衡量这个人文明的试金石。”孙求生在日记中写道。
村里五保户孙红才没有亲人,每年靠政府的几百元养老金度日,日子过得很拮据。孙求生就帮他种地,要儿女们时常送点钱给他。2002年,孙求生到广州大儿子家去住了一段时间,又特意留足了钱在家里,要人帮忙每个月买30斤米送给孙红才。
2007年7月底,享年77岁的孙红才去世,老人的丧事就由孙求生一手操办。当时正值农忙季节,乡亲们忙于“双抢”,孙求生就一个人扛着锄头、簸箕上山,打好墓坑。丧事总共花去费用5000多元,收到礼金2000元,其余的3100元也全部由孙求生承担。
“最多的时候,有三、四个五保户同时在我家里拿米吃,每次碾米就热闹了,要几担。”唐元美说。
村里的老人黄积德、刘常清、孙益清等,孙求生都是常来往,常问候。他们喜欢什么、需要什么,孙求生都努力去做。
“凡对别人有好处的,对自己没有害处的,要努力去做,不做是不对的;凡对别人有好处的,对自己眼前利益暂时有点害处的也要争取去做。只有这样,活着才有意义。”这是孙求生的做人原则。
2017年正月初九,孙求生病情加重,被送往邵阳市住院治疗。2月28日,病情稍有缓解的孙求生出院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走访村里老人。他拿出6000元钱,对村里每一名80岁以上的老人逐一开展慰问。
孙求生觉得,助人是件最快乐的事,助人有利身心健康。人要常怀感恩之心。做人不一定要轰轰烈烈,惊天动地。当你能留意并捡开一根横在路上的棘刺;在路上顺便帮别人提一下重物;利用农闲时间整修道路;关心朋友和亲友的身体状况等等,都是在帮助别人,快乐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