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城市内涵 增进民生福祉
邵阳市众志成城争创全国文明城市综述
文明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永恒追求。邵阳有着2500多年历史,是全省人口第一、面积第二的城市。问鼎全国文明城市,是市委市政府一以贯之的目标,也是830万邵阳人民的不懈追求。继2014年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后,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和全国文明城市目标。今年,我市荣获了国家卫生城市称号,市委市政府乘势而上吹响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集结号”。
我市6月2日召开的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动员大会,成立最高规格的“创国文”协调指挥机构,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龚文密和市委副书记、市长刘事青分别担任“创国文”领导小组组长和“创国文”指挥部指挥长,设9个专业组和3个工作组,每名市级领导均明确了创建牵头任务。市创文指挥部建立问题导向机制,加强工作巡查,发现问题立即交办,重点问题报牵头市领导,采取领导现场办公、专题调度方式督促落实。市里出台了问责办法,各项创建指标均明确了具体责任人员、目标任务和追责情形。在“全国文明城市”这个城市最高荣誉的角逐中,全市形成了领导重视、部门联动、层层落实的“创国文”组织体系。邵阳人以充分的信心、饱满的热情和务实的作风投入到创建中。
我市把文明创建工作与为民办实事工程结合起来,将创建活动与提升城市内涵、增进民生福祉、提升市民素质有机结合,不断强化基础设施建设,着力加强文明城市创建的硬件支撑。近5年来,市区完成了城市灯化亮化工程、农贸市场提质改造工程、城区建筑立面改造工程。高标准拓宽、油化、亮化、绿化、美化了一批城区主街道,改造小街小巷367条,新建和改造农贸市场42家、公厕569座,配套完善地下管网791公里,整治改造城中村100个,建成了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筹资16亿元,市区建设了“五馆一院两中心”和桃花体育中心片区。
走进大祥区迎春路农贸市场,内部通道宽敞、摊位整齐规范,新鲜的蔬菜、农副产品码放在摊位上。9月7日中午,家住二纺机社区的居民高简英带着孙女来到迎春路农贸市场买菜,高兴地说:“这里环境好,看着很舒心!”
我市还全面实施了中小学校硬件设施提质改造工程,落实了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教育保障政策,新建青少年心理健康辅导站3家、慈善超市4家,助残服务点16个。全市所有社区均设立了法律援助站、社区警务室和市民法制学校,连续3年超额完成为民办实事指标任务,群众安全感和满意率大幅提升。
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过程中,我市坚持利民、惠民的理念,动员全市各方力量,以创建推动经济发展、改善城市环境、深化民生工程、提升市民素质,得到了全市干部群众的大力支持和广泛参与,从机关到学校,从街道到社区,从公共服务场所到居民院落……处处可见积极参与创建文明城市活动的身影。
全市常态化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道德模范评选学习宣传、文明餐桌行动、文明交通出行等十大创建主题活动。各社区、街道利用市民学校,开设道德讲堂,设立荣辱榜,定期开展道德评议,倡导文明,营造浓厚的讲文明树新风氛围。春风化雨润无声,文明之风吹拂着千年古城。
9月7日,北塔区状元洲街道资园农贸市场,资园社区居民谢娇梅捡起丢在地上的烟头,将烟头熄灭后丢入垃圾桶。“碰到丢烟头、垃圾等不文明行为,我都会上前劝导。居民的文明素质逐渐提高了,社区环境也越来越美了!”谢娇梅开心地说。
上月底,《邵阳日报》一篇题为《斑马线让行,行人为司机点赞》的新闻引起广泛共鸣。8月25日下午7时左右,家住大祥区的韩先生全家一起外出就餐,当车辆行驶到宝庆西路与西湖路交叉口正准备右转弯时,遇到有行人准备过斑马线,于是韩先生习惯性地停车让行。行人中,一位穿黑衣服的女士两次向韩先生竖起了大拇指。韩先生说:“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提升城市文明,厚植形象魅力是大家的共同心愿。”
(记者 陈贻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