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念桑梓情 甘为孺子牛

——著名画家何建国向家乡美术馆捐赠墨宝侧记

【时间:2017-11-27 09:34】【来源:邵阳新闻在线陈贻贵【字体:

“家乡这片厚土养育了我,这种情是很难忘的。作为一名画家,我想通过捐赠作品的方式回报家乡,让家乡青少年一代增长美术特别是电影美术方面的知识。”11月21日下午,说起向市美术馆捐赠墨宝的举动,85岁高龄的邵阳籍著名画家何建国戴着助听器,铿锵有力的普通话里带着浓浓乡音。

11月16日,何建国书画作品捐赠仪式在市美术馆举行。捐赠仪式上,他向市美术馆捐赠了种类丰富的352件作品,有人物素描、水彩画、水粉画,有电影宣传画、国画山水,还有笔力遒劲的书法作品,时间跨度涵盖了他从20来岁到80高龄的艺术生涯。此次,他将多年来的艺术创作精品无偿捐赠给家乡,无疑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必将为我市文化建设带来积极深远的影响。

何建国,邵阳县黄塘乡(现塘渡口镇)陡水村人,以水彩画、水粉画、电影宣传画见长,在书法、诗词等方面也颇有造诣,故在画界有“多栖艺术家”之称,现为国家一级美术师。

何建国出身于一个书香门第,父亲是小学校长,画得一手好画,写得一手好字,哥哥、姐姐也爱好画画。在他们的耳濡目染下,他自幼与书画结下了不解之缘。1948年,16岁的何建国以优异成绩考上了华中高艺专科学校。1949年家乡解放前夕,他走进邵阳军政干校,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挺进广西,征战于莽莽苍苍十万大山间,后在部队文工团从事舞台美术设计。“我当时工作很拼命,为了画一幅6米高、3米宽的宣传画,我三天三夜未眠,得到了首长的赞扬。”提及往事,何建国至今仍历历在目,激动万分。

1952年,他被调至中央新闻记录电影制片厂任美术师,做片头设计、电影海报、布景设计、服装设计等工作。从此,他如鱼得水,走进艺术创作的广阔天地。40多年来,他为近百部文献、传记、记录电影进行美术创作,作品深受观众喜爱,他的电影宣传画《百花争艳》《苏联芭蕾舞艺术》等创作更是受到中外影界的好评。

上世纪七十年代,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相继拍摄了吴作人、李可染、李苦禅、黄永玉等全国著名大艺术家的新闻纪录片。作为纪录片的美术师,何建国参与策划与拍摄工作的全过程,使他有大量时间接触并观摩大师们作画。

一次,画家李可染看到何建国创作的记录片宣传画,觉得很有创意和才华,便建议他学中国画。得到大师的指点,何建国兴奋不已,央求李可染收他为徒,没想到李可染竟点头答应了。

此后,他经常上门向李可染讨教,开始专攻山水画,创作了不少富有时代感和生活气息的优秀作品。中南海及北京民族文化宫、苏州博物馆、银川美术馆等现已收藏其作品360余幅,法国、日本、美国等国家和地区收藏其作品350余幅,法国巴黎卢浮宫曾邀其举办画展。他的书法也自成一格,曾为我国3000多部新闻纪录片题写片名。

为家乡美术馆捐赠自己的墨宝,在何建国心中酝酿了许久。1958年,下放到江苏兴化县劳动改造时,他和爱好收藏的导演许可一起去“淘宝”,无意中看到了一位藏家收藏的郑板桥的一幅字。许可欣喜若狂,当即买了下来,并对何建国说以后成为了画家,一定得给家乡留下画,不然散落民间就太可惜了。这句话深深触动了何建国,他发誓将来要为家乡捐赠墨宝。何建国的想法得到了家人的全力支持。“我对家乡这片厚土充满深沉的爱,无论走到天涯海角,这里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都深深印在我的脑海里。艺术回归人民、回归社会,这是画家最后的归宿。”何建国动情地说。

在他的《情随资水远》《故园藏奇峰》等众多山水画中,蕴藏着他对故乡悠悠的相思,充满了对家乡山水的无限眷恋。得知久负盛名的画家何建国将自己创作并珍藏的352幅书画精品捐赠给家乡美术馆,市文联主席张千山既惊喜莫名,又钦敬万分。张千山说,这样的文化义举,在当今社会,确属罕见。其德其行,难能可贵。观其作品,知其经历,听其言语,深深感动于何建国的家国情怀、艺术情怀、乡土情怀,对照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对文艺家的谆谆寄语,他对艺术与人民有了更真切的认识和领悟。何建国这种家乡情结、乡土情怀和大爱无疆的人生境界,让他感动,他相信也肯定会感动这些藏品的每位观众和读者。(记者 陈贻贵)

相关内容

分享到:
责任编辑:李春香

猜你喜欢

关于我们 - 领导班子 - 动态消息 - 荣誉成绩 - 网站声明- 网上投稿 - 联系我们 -
Copyright 2009-2023 © www.shaoyangnew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邵阳新闻在线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