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群英谱丨幸福生活的“搬运工”——记永兴县发改局党组书记、局长彭加发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记者 李秉钧 通讯员 李成兵 曹妮青
8月12日,记者走进永兴县黄泥镇涌水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映入眼帘的是几排整齐的新房,屋前屋后是一条条宽阔平坦的水泥路,搬迁群众脸上洋溢着笑容。
“多亏彭局长,他帮我们从山里搬下来,住了新房、发展了产业,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好。”搬迁户许永宝告诉记者,几年前他搬进集中安置点后,彭局长给他出谋划策,鼓励他流转10余亩荒山种植冰糖橙,在橙树下养四黄鸡。去年,他家收入过10万元。
“彭局长”是永兴县发改局党组书记、局长彭加发。记者走访永兴县几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说起搬迁,大家都会提到“彭局长”。一位搬迁居民说,彭局长就是“搬运工”,他把大家从穷山窝里搬进了幸福新生活。
在我省今年4月启动的脱贫攻坚一线干部考察中,彭加发获得好评。
安置点上来回跑
2016年初,永兴县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正式启动,县委、县政府把这块“硬骨头”交给了县发改局。
“我2015年到县发改局履职,第二年就碰到易地扶贫搬迁,虽然困难很多,但这事关系很多贫困户脱贫,必须做好!”今年47岁彭加发说,他接到县里的任务后,下定决心要把1100多户易地扶贫搬迁户的搬迁工作高效率、高质量完成。
由永兴县发改局牵头组建的县易地扶贫搬迁联席办,很快挂牌运作。“易地扶贫搬迁,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实施难度大。尤其是最初,没有一个可以借鉴的操作模式,得摸着石头过河,任务要完成,政策不能走样。”永兴县发改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王书标说,彭加发多次带领业务骨干赴安仁、茶陵等地实地考察,学习他们的经验,避免走弯路。
“首先要科学规划选址。”永兴县易地搬迁联席办业务骨干刘辉说,易地扶贫搬迁是关系几代人幸福生活的“百年工程”,马虎不得。全县23个集中安置点,每个点都要充分考虑就医、就学、就业、交通等问题。为此,彭加发对每个集中安置点的选址、规划等都要跑好几遍,还要开协调会,工作千头万绪。
洋塘乡长洲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是永兴县最大的集中安置点,安置41户。该安置点原计划在长洲和文明两处各安置一部分人,彭加发多次调研后,发现文明发展产业等条件不太好,提议全部集中到长洲安置点。此处靠近洋塘乡政府,交通等各方面条件较好,利于长远发展。调整后,那些原计划安置到文明的搬迁户很满意,还节约建设资金500余万元。
全县23个集中安置点,彭加发每月都要走上一遍。
2018年1月,全省开展易地扶贫搬迁全覆盖核查。彭加发从早忙到晚,因疲劳过度加上风寒侵体,出现突发性面神经炎。医生建议他休息一个月,但他拿药后,继续奋战在易地扶贫搬迁一线。
“轻伤不下火线,彭局长用行动鼓舞了我们,全局士气高昂。”永兴县发改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李雪峰介绍,2018年2月,全县1154户易地扶贫搬迁户住房建设任务完成,这比原计划提前了2年。
后续帮扶不松劲
“搬迁只是手段,脱贫致富才是目的。”永兴县发改局副科级干部曹浩说,彭加发在会上、在安置点,都反复叮嘱大家,要想方设法为贫困群众找到新出路,让他们搬得出、稳得住、能脱贫。
永兴县金龟镇香梅村村民陈满姣,是易地扶贫搬迁分散安置户。她丈夫患病去世,留下两儿一女,大儿子已婚常年在外。陈满姣既要供两个小儿女读书,还要带一个4岁大的孙子,生活艰难。
为了让陈满姣“搬得出、稳得住、能脱贫”,彭加发主动与她“结亲戚”,点对点帮扶。他为陈满姣争取到保洁公益性岗位,还鼓励她自立自强,帮她在村里流转8亩水田种水稻、2亩鱼塘养鱼。“彭局长不仅帮我家住上了新房,还帮助我家发展产业,今年又为我女儿申请到教育助学金……”陈满姣眼眶湿润地说。
湘阴渡街道南塘村易地扶贫搬迁户王戊友等人,对彭加发也感激不已。南塘村安置点建成后,彭加发帮助引进电子组装厂,建立扶贫车间,王戊友的爱人在扶贫车间上班,月工资2000多元。
“通过易地扶贫搬迁,村里王戊友等32户贫困村民都住上了新房,并且自主发展产业、就近就业,有了稳定收入。生活变了,精气神也和以前不一样了。”南塘村村委会主任王日龙说。
为抓好后续帮扶工作,彭加发想得最多、付出最多。他组织起草了“永兴县易地搬迁结余资金使用方案”等,积极引导创办扶贫车间、加强就业培训,解决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就业问题,巩固和提升脱贫攻坚成效。
截至目前,永兴县对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共实现就业帮扶1523人、技能培训759人、提供公益岗位134个;产业帮扶531户746人,委托帮扶683户2317人。
■考察调研手记
考察调研组在永兴县考察期间,干部群众反映彭加发“讲党性、讲原则、顾大局”,县发改局不仅牵头抓好了全县易地扶贫搬迁工作,还点对点联系4个村的扶贫工作,是联系贫困村最多的县直机关单位之一。
近几年来,彭加发带领永兴县发改局既狠抓精准扶贫,又狠抓争资立项、项目建设等工作,年年创佳绩。争资立项工作连续多年在郴州市名列前茅。去年,永兴县跻身全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十强”。
考察调研组组长吴晖说,彭加发出身农家,经党多年培养,成长为一名优秀干部。他时刻把群众装在心里,把责任扛在肩上,夺得扶贫和发改工作“双丰收”。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