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农场”里,环境监测系统通过精准调控让蔬菜始终处于最佳生长状态。
10月8日,在大祥区城南街道台上村的“未来农场”里,一排排蔬菜培育架整齐放置在现代农业温室大棚内,湖南鲜脆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周成航望着长势喜人的无土栽培蔬菜,脸上满是笑意。
和普通种植大棚不同的是,这里地面干净,几乎没有尘土杂质,大棚内工作人员也很少。“我们这里属于智慧化农业,大多数时候一个大棚只需要两名技术监管人员。”周成航自豪地介绍道,“通过无土栽培技术培育出来的蔬菜,产量可达到传统种植产量的3至5倍。”
这位1978年出生的创业者,曾在建筑装修、养生康养行业摸爬滚打,2023年却毅然扎根乡村,用无土栽培技术开辟了一条“科技兴农”之路,不仅带动当地30余人就业,更带动上百户村民实现增收。
周成航的转型源于一次偶然接触到的“气雾栽培”技术。这种无需土壤的种植方式,能从源头排除农药、化肥、重金属等污染,恰好契合他在养生行业积累的健康理念。2023年,他带着多年积累的管理经验和对绿色农业的向往,来到大祥区城南街道台上村,注册成立湖南鲜脆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谈及选择无土栽培的原因,他坦言:“传统农业受土地、气候限制大,而无土栽培能省水省肥、病虫害少,种出的菜更安全、口感更好。”
创业初期,周成航从最基础的叶菜类入手,试种小白菜、上海青等大众蔬菜。然而当这些蔬菜全部成熟之后,现实却给了他一个重重的打击——当时鲜有人接触过无土栽培种植出来的蔬菜,哪怕他把价格降低,也没有多少顾客买账。
“对于无土栽培方式,很多客户还不理解、不认同。因为在他们的概念中这个是科技农业,蔬菜水果改良后可能会偏离原来的味道。”周成航说,这两年,随着智慧数字农业和无土栽培技术逐渐普及,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的认可和接纳,整个农场的运营也越来越好了。
周成航介绍,目前基地面积已扩展至12.4公顷,形成“智慧农业+传统种植”融合模式,并延伸出阳台经济、庭院经济等多元业态,产品因“无土栽培、富硒富磷”的特性广受市场青睐。企业的发展为台上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变化:直接带动30至50名村民稳定就业,辐射上百户家庭增收。先后吸引全国各地上万人前来参观、学习、考察,带动了整个台上村的乡村旅游发展。随着采摘体验、农业观光等项目逐渐兴起,鲜脆甜基地已成为当地乡村旅游的新地标。
从建筑工地上的钢筋水泥,到气雾栽培架上的瓜果飘香,周成航用跨界思维和科技力量,在希望的田野上书写着新时代创业者的乡村振兴答卷。正如他所言:“农业不只是‘种地’,更是一份守护健康、带动共富的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