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炎热的午后,我与两位友人从邵阳市区出发,驱车前往邵阳县岩口铺镇吊井楼村。村里,静静伫立着一片木壁黛瓦的建筑群,这便是车万育故居。
这片建筑,原为车万育祖父车大敬所建,距今约400年。虽历经风雨,但现存的六栋建筑依然散发着独特的韵味。在中堂,一块硕大的“进士”金字牌匾格外醒目,这是湖广布政使司布政使邓某为车万育所立。
车万育的为官之路,充满着正直与担当。作为言官谏官,他公正廉明。在谏垣二十余年,他敢于直言进谏,疏论河工、漕运弊端,昭雪民间冤狱,揭发官场污秽,声震天下,时有“朝阳鸣凤”的称誉。
作为文学家,车万育的著作颇丰,影响深远。其中,《声律启蒙》无疑是最为人熟知的一部。这部成书于康熙年间的启蒙读物,分为上下卷,按韵分编,包罗天文、地理、花木、鸟兽、人物、器物等的虚实应对,声韵协调,成为学子们学习律诗、吟诗作文不可或缺的典范教科书。
除《声律启蒙》外,车万育的《君臣交儆录》同样具有重要价值。这部著作聚焦君臣关系,通过梳理历史上的君臣互动案例,阐述治国理政的道理,既对君主提出劝诫,也对臣子的职责进行规范,体现了他对政治伦理的深刻思考。
在诗歌创作与研究方面,他编纂的《怀园集唐诗》(包括《怀园集李诗》《怀园集杜诗》)独具特色,将李白、杜甫的诗作按主题、意境重新编排,既展现了他对唐诗的深刻理解,也为后人研读李杜诗作提供了新的视角,尽显其深厚的文学功底与学术造诣。
作为教育家,车万育更是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是有清以来学历最高的岳麓书院山长,执掌这所千年学府期间,他秉持“传道济民”的理念,重视学子的品德修养与学术钻研,为书院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在岳麓书院任职时,他还主持修缮了自卑亭,并亲自撰文《自卑亭记》,以“登高必自卑,行远必自迩”的道理告诫学子,求学、做事需从基础做起,循序渐进。
随着时间的推移,车万育故居面临着岁月的侵蚀。好在,在各界人士的呼吁下,邵阳市政府高度重视,于2021年拨款420万元,对车万育故居进行了抢救性修复。此次修复,让故居重现了昔日光彩。2024年12月31日,车万育故居被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十二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如今,车万育故居吸引着众多游客和学者前来参观、研究。在这里,人们可以深入了解清代的科举制度、官场文化,感受古人的智慧和精神世界。车万育的故事和著作,如同一座精神灯塔,照亮着后人在追求知识、坚守正义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车晓浩,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