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个“胆小”的人,“惶恐感”贯穿了我20多年的职业生涯。但回头看看,正是这份“怕”,推着我一路前行。
当记者时,我怕“误事”。怕迟到,采访前手机总要设三四个闹钟,只为早一点赶到现场。也正因为这样,采访中我从未“筐瓢”;我怕“辜负”受访对象,采访时不敢漏掉一句话、一个细节,也正因为这样,写出的《“摘星”背后,我看见一个更加可爱的邵阳!》等稿子,才被评价为“见人见事见情怀”;怕词不达意,曾为一篇人物通讯《种粮者说》和采访对象反复沟通,守着编辑改稿几小时,也正因为这样,这篇稿子拿到了湖南新闻奖。
当编辑时,我怕“出错”。怕修改失实,常和记者探讨细节,被笑称“专门挑刺人”。怕差错直面读者,毕竟“新闻无小事”。还好,这些年稿件编审下来,没有出过纰漏。怕策划落伍,在媒体百花齐放的今天,唯有不断学习、创新,才能让我们的新媒体创作不掉队。
当校对审核时,我怕“失责”。比如审校“邵阳发布”稿件内容时,怕辜负读者信任,怕损害单位形象,怕影响平台公信力,我就图文逐字看、视频逐帧查……
有人可能会问:这也怕,那也怕,还干什么新闻工作?我也问过自己,我给自己找了个理由:这谨小慎微的背后,这所有的纠结与胆怯,或许就是源于对这份职业最深的热爱与敬畏!
我自知是个笨拙的人,能走到今天,成为我心中想成为的那个人,是始终相信勤能补拙,也是得益于领导的信任、同行老师的指导、同事们的鼓励,还有单位平台的宽宥。
这些年来,我一直随着邵阳新闻网站在成长,和同事一起为邵阳网宣工作付出心和力,和媒体同行一道为邵阳发展鼓与呼。
各位同行,记者节是我们回望初心的日子。我们“胆怯”,是因为笔下有是非曲直。我们“欢欣”,是因为我们在记录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