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红彬(左)和曾艳正在讨论视频文案。
作为“互联网一级冲浪选手”,我刷短视频刷到手指都快起茧了。自从“湘超”开赛,各类宣传视频如雨后春笋般往外冒,可我总觉得它们缺了点能够“直抵人心”的东西。同事说,那你自己去做呗。我一拍大腿:“对啊,说不定我上我也行!”
说干就干,可现实立马给我来了记“耳光”——我压根没做过“影视二创”,配音更是难到让我薅掉三把头发。正当我对着麦克风愁眉苦脸时,多亏了同事的提醒、帮助,让我顺利渡过难关。接着,我立马拉上同事曾艳,你一句我一句抠文案,硬是捣鼓出《让足球飞》《密谋》两个小爆款视频。网友的评论看得我一蹦三尺高,我暗下决心:我要焊死在影视二创这条赛道上!
可“冷雨”来得让人猝不及防。因种种原因,后续的影视二创视频,点赞量卡在三五百之间,让人头疼。但咱新媒体人哪能轻易认输?我开启“疯狂试错模式”:掏出全景相机玩运镜,跟“哈基米”元素强行“贴贴”,拉着球员翻拍网上爆火的《猛攻》片段。结果呢?这些视频的点赞量依旧在低线徘徊。
不过没白折腾,这些失败的尝试反倒让我接触到了视频创作的关键所在。我开始在视频评论区蹲守,按照观众的意见、建议帧帧打磨视频细节,甚至把AI拉来当“外援”。慢慢发现,观众想看的视频,不只要有搞笑元素,还要有剧情感和代入感。
机会终于在邵阳队对战当时的榜一大哥常德队时来了。我盯上了《让子弹飞》中的鸿门宴名场面,制作成三集“湘超连续剧”,一天更一集。没想到,它们居然成了“黑马”,点赞数、转发数蹭蹭上涨。
厚积才能薄发。作为新媒体部室的“萌新”,我认为,积累“内功”其实也不难:多刷短视频,多追热点。毕竟能让观众笑到捶床的作品,从来都藏在“多看、多想、多折腾”里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