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邵阳
擦亮外宣品牌 树好邵阳形象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我从事新闻行业已有十七年。

        还记得刚接手邵阳广电外宣部门的工作时,我们台一个月在省台发稿仅六七条,且投稿给央、省媒体的稿子经常石沉大海。于是,我和外宣部的伙伴们开始每天分析央视和省台的选题方向,琢磨报道角度,学习表现形式,细心收集邵阳的新闻线索,精心策划每一篇稿件。慢慢地,我们在省台发稿每月突破10条、20条,最多一个月上稿达到了40条。近年来,邵阳广电每年在省台上稿240条以上,并连续7年荣获全省优秀通联单位等荣誉。

        记者的眼光,决定报道的高度。2023年,我在采访邵阳海关打火机检测实验室时,了解到邵东打火机出口向好,全球市场占有率稳中有升。这个线索在邵阳算不上新发现,但正好与当时中央提出的“中国经济光明论”不谋而合。于是我们第一时间到邵东走访企业,撰写拍摄初稿,向省台和央视报题,得到了央视经济部高度重视。不久,央视便派出摄制组与我们联合拍摄制作了《小小打火机  打出大市场》长消息。此消息后在央视新闻联播播出,时长达3分14秒。这次央视首次单条长篇幅报道邵阳产业,刷新了邵阳外宣报道历史!稿件播出后,社会反响强烈,邵东打火机产业当年还入选了全国100个特色产业集群。

        今年8月,是“两山”理念提出20周年之际。年初,我们做过一篇新宁崀山朱鹮成功孵化第三代宝宝的稿子。在这篇报道的基础上,我们把报道焦点对准当地稻农,他们为保护朱鹮,推广低农药低化肥种植,并为朱鹮预留一分田作为栖息地。这些生态种植稻米,因为有了朱鹮严选的背书,卖出了高于市场价一倍的好价格。这条稿件在央视播出后,反响热烈。由此,新宁崀山朱鹮保护与生态稻米种植的良性循环,成为全国践行“两山”理念的典型案例。

        常年陪同省台、央视老师一起采访,在他们身上,我发现优秀的记者要具备“站在天安门上看问题”的眼力,还要有“站在田间地头找感觉”的能力:既熟悉中央的方针政策,还要熟悉我们邵阳当地实际情况,弄清观众、用户需要什么,喜欢什么,这样才能从看似平常的事实中发现有价值的好新闻,写出以小见大的好作品。

        随着新型媒体崛起,传统主流媒体主导舆论的格局被打破。我们要练好本领,做融媒时代的速写者、冲浪者、共舞者,用手中的镜头和笔,用受众爱听爱看的方式,打造更多有思想、有温度的好作品,记录伟大时代,讲好中国故事的邵阳篇章。

作者:邵阳市广播电视台 谢国雄编辑:苏梓洵
相关稿件